果酒加工工艺涵盖从原料处理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,核心工艺包括发酵、澄清、陈酿,常见方法有传统发酵法、浸泡法及两者结合的复合法,具体说明如下:
一、核心加工工艺
原料处理
分选与清洗:剔除腐烂、病斑果实,用流动水或洗涤液去除表面泥沙、农药残留。例如,葡萄需去梗、剪除烂粒;无花果需去蒂切分后钝酶处理。
破碎与榨汁:通过机械破碎(如打浆机)或酶解(添加果胶酶)提高出汁率。例如,无花果打浆后需加入果胶酶酶解2小时,以分解果胶物质,便于后续澄清。
成分调整:根据目标酒精度调整糖度(通常需糖度达20%-24%),酸度不足时添加柠檬酸或酒石酸。例如,无花果浆发酵前需用酒石酸调整pH至3.5。
发酵工艺
主发酵(酒精发酵):
酵母接种:使用专用酵母(如葡萄酒酵母)或自然酵母(依赖果皮野生菌)。
条件控制:温度20-30℃,密闭发酵至残糖降至4g/L以下(约5-7天)。例如,苹果酒主发酵需3天,果肉上浮后过滤酒液。
后发酵(苹果酸-乳酸发酵):
目的:降低酸度,改善口感,产生丁酸乙酯等香气物质。
条件:温度18-22℃,接种乳酸菌(如Oenococcus oeni),发酵1-2周。
澄清与过滤
自然澄清:静置1-2周使悬浮物沉淀。
机械澄清:离心机去除大颗粒杂质,或用硅藻土、膜过滤(孔径0.45μm)精滤。
下胶澄清:添加明胶、皂土等胶体沉淀剂,吸附悬浮物后过滤。例如,柿子酒需用果胶分解酶或鸡蛋清处理浑浊。
陈酿与调配
陈酿管理:在橡木桶或不锈钢罐中低温(12-15℃)贮存数月至数年,定期倒罐去除沉淀。
风味调配:根据市场偏好调整糖度、酸度及香气。例如,甜葡萄酒需添加白兰地或食糖提升风味。
杀菌与包装
杀菌工艺:巴氏杀菌(68-72℃加热30分钟)或瞬时高温杀菌(135-140℃加热4-6秒)。
包装形式:玻璃瓶(传统)、PET瓶(轻便)或利乐包(低成本),需确保密封性以防止氧化。
二、典型加工方法
传统发酵法
适用场景:含汁量高的水果(如葡萄、苹果)。
特点:依赖自然酵母或人工接种酵母,发酵周期长(数月至数年),风味醇厚,但工艺参数控制难度较高。
案例:家庭自酿葡萄酒,将葡萄破碎后密封发酵,经一年陈酿后装瓶。
浸泡法
适用场景:含汁量少或取汁困难的水果(如山楂、酸枣)。
特点:用食用酒精浸泡果实,工艺简单,能保留新鲜香气,但酒体醇厚度不足。
案例:山楂酒,将山楂切片后浸泡于白酒中,1个月后过滤饮用。
复合发酵法
适用场景:需兼顾风味与稳定性的果酒(如无花果酒)。
特点:结合发酵与浸泡工艺,先发酵后浸泡或分段处理,提升酒体复杂性。
案例:无花果酒,发酵后经高温(70℃)与低温(-5℃)交替陈酿,再调配糖度与酒精度。
电话:15826091745 公司地址:重庆市九龙坡区石坪桥东

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4370号